溶氧傳感器是水質監測、工業過程控制及生物反應過程的核心設備,其壽命受膜材料老化、電極污染、機械損傷等因素影響。通過科學維護可顯著延長傳感器使用壽命,降低更換成本。以下是五大關鍵維護策略:
1.定期更換透氣膜,防止膜層失效
透氣膜是溶氧傳感器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直接影響測量精度。長期使用后,膜層可能因化學腐蝕(如強酸強堿環境)、機械磨損(如水流沖擊)或生物污染(如微生物附著)而失效。建議每3-6個月更換一次膜層,若在惡劣環境中使用(如高鹽度、高懸浮物水體),需縮短至1-2個月。更換時需使用原廠配套膜片,避免因膜厚度或材質差異導致測量誤差。
2.清潔電極表面,避免極化層積累
電極表面易因氧化或污染物沉積形成極化層,阻礙氧分子擴散,導致響應遲緩。每周用軟毛刷蘸取去離子水輕刷電極表面,去除附著物;若污染嚴重,可用5%鹽酸溶液浸泡5-10分鐘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。注意避免使用硬物刮擦電極,防止損傷催化層。
3.規范校準流程,減少頻繁操作損傷
頻繁校準會加速電極老化,建議根據使用場景設定校準周期:實驗室環境每2周校準1次,工業現場每1個月校準1次。校準時需使用新鮮緩沖液,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,避免因校準液交叉污染或溫度補償錯誤導致電極性能下降。
4.控制使用環境,規避條件
溶氧傳感器對溫度、壓力及化學環境敏感。長期暴露于高溫(>60℃)、高壓(>0.5MPa)或強腐蝕性介質中會加速膜層老化。使用前需確認傳感器量程是否匹配環境條件,例如,在海水監測中需選擇耐鹽型傳感器,避免因氯離子侵蝕導致膜層破裂。
5.定期活化電極,恢復催化活性
長期停用后,電極催化層可能因失活導致響應變慢。停用前需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晾干后存放于干燥環境;重新啟用前,將電極浸泡在0.1mol/L氫氧化鈉溶液中24小時,或施加0.8V極化電壓活化1小時,可有效恢復催化活性,延長使用壽命。